金門小百岳太武山:玉章路步道
太武山高262公尺,是金門的最高峰,也是編號 99 的小百岳! 雖然山不高,但因為金門地形非常平,所以可以看到整個金門的地形(可以看到金門的腰身),很開闊漂亮!而爬太武山最多人走的就是前山:玉章路步道 整路都是坡道水泥路,沒有階梯,基本上一路到海印寺都是很寬的大路,也有管制車輛,所以很好走,非常普通的腳力也可以在大約 45 分鐘單程走完,下面就來介紹這條路線有什麼看頭吧!
太武山高262公尺,是金門的最高峰,也是編號 99 的小百岳!
雖然山不高,但因為金門地形非常平,所以可以看到整個金門的地形(可以看到金門的腰身),很開闊漂亮!而爬太武山最多人走的就是前山:玉章路步道
整路都是坡道水泥路,沒有階梯,基本上一路到海印寺都是很寬的大路,也有管制車輛,所以很好走,非常普通的腳力也可以在大約 45 分鐘單程走完,下面就來介紹這條路線有什麼看頭吧!
停車:導航太武山軍人公墓
停好車以後往前走,會看到紀念碑
沿著左側的路走到底,會看見車輛管制的地方,跨越過去以後左轉
接著就會看到太武山的招牌,以及「玉章路」的入口
整條路線都是這種戰車可以行駛的路面,因為交通管制,所以基本上也不會有車子
有點坡度不用懷疑,畢竟是爬山健行
三分之一:劉玉章雕像
走到劉玉章雕像,以及思源亭就大概過了 1/3,前半部坡比較多一點,可以看看玉章的介紹故事,小歇一會
三分之二:倒影塔
倒影塔的路牌以及入口不太起眼,但是別有洞天,非常推薦大家都彎進來看看
塔本人長這樣:
金門有三塔,分別是太武山的倒影塔、舊金城的文台寶塔以及水頭的矛山塔。
你可能會想,那倒影在哪?
原本我也找來找去,後來才在夜遊後浦的導覽中聽到,金門三塔都是作為航海標的用的,而這座會稱作倒影塔是因為當年的地形和現在相差很多,現在太武山下的沖積平原,多年前都不存在,當時太陽照射,倒影是會直接映到海上的。
不過因為倒影塔經歷地震、戰爭,其實重新修建過幾次,甚至不太確定是否是在塔的原位,因此就當個故事參考一下,史實部分佔多少其實我也不太確定。
上去看塔的樓梯旁還有刻印「長嘯」兩個字(意味不明),但總之相較於塔本身,前面平台的景色更棒(有十二奇景之稱)
倒影塔下方,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,是明朝延平郡王的「觀兵弈棋處」,據說以前鄭成功與幕僚們練兵閒暇之餘,會在這裡下棋,感覺非常幽靜
「毋忘在莒」石碑
路線快到尾端、看得到法印寺的時候,就會先看到毋忘在莒這塊大石。
大家應該都對金門有這塊石碑很有印象,大石對面有個涼亭,正對這四個大字
「毋忘在莒」的典故
不知道大家是否都知道,這邊搬一下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說明:
戰國時齊國被燕國連攻七十二城,僅剩即墨、莒二城為最後固守的城池。齊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,在五年的艱苦歲月後逆襲成功,收復了失地。
也因此毋忘在莒的意思是:不忘舊事,收復國土。
毋忘在莒之前,其實有刻別的字
石頭上寫民國四十一年,但其實這塊石頭早在蔣中正以前,就有人看上過了,明末清初時期鄭成功的手下「承恩伯」就曾經在這塊大石上面刻下「文武岱崧」四個字,但在蔣中正選上這塊石頭時,也一併將這個原本的字樣清除掉了。
而像金門這樣的小地方,操刀這件事情的絕對也在六度關係以內,我之所以會知道這個故事,是因為負責刻印其中一位師父(張師傅),就是我舅舅的同學的爸爸,聽說歷時四個月才完工。
玉章路步道的尾端:海印寺
回到步道主題,路線尾端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寺廟「海印寺」,在抵達之前,會先路過佛字大石。
我趁天氣剛好給面子露出一點點藍天時拍完照才去的海印寺,結果發現裡面有更會拍照的僧人跟這個佛字合照,眼尖的各位如果有到這邊,務必得去海印寺看看,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比我更有味。
海印寺的介紹就寫在下篇囉。